返回列表

文化产业概述与提升县域经济软实力

《文化产业概述与提升县域经济软实力》讲座提纲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  闫高峰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

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复苏开始了,即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生产力时期,标志文化与经济崭新关系的确立。工业化时代经济生产与文化艺术是对立的,而智能化生产时代,经济与文化是一体的,即“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由此而产生出了一个新的产业——文化产业,这是一个集中代表了现代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全球性的新兴产业,并以迅猛的发展趋势,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产业门类,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向文化领域的广泛渗透,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崛起,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

文化产业是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在中国处于初级阶段,但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的重要作用日趋明显。文化产业不仅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和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且成为政府部门和实业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

2.文化产业:中国文化部定义

3.文化产业:美国定义

4.文化产业:日本定义

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色

美国等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在全球化的今天,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文化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反映其国际竞争力。

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三分之一美国的电影业、英国的创意产业、日本的动漫业、韩国的游戏业产值都超过了各自国家钢铁业的产值。由于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因此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资源节约、节能环保都具有积极意义。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经济结构就越趋向合理平衡。

1. 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2. 英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3. 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三、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

中国文化产业机构33.87万个,文化产业“核心层”有从业人员278万人。2009年中科院报告认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在全世界排名第七,居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有:

1.文化产业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 

  2.中国文化底蕴丰厚,且文化没有排他性。 

  3.中国的文化产业大多有政府介入。 

  4.文化产业总体起步晚,市场发育度低。 

  5.现行教育制度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我国的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是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而逐渐兴起的新兴产业。在新世纪伊始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我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在人类产业发展史上都属罕见。

1.2003年:开始文化体制改革,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扫清了认识障碍和体制障碍

2.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3.2011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确立了目标。从激励机制上,此次全会要求要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党的十八大以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前后十年时间,文化事业单位就基本完成了分类改革,这在我国改革史上是一个奇迹。特别是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严格的、规范的改革,凡是转制为企业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必须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做到“可核查、不可逆”,在体制上保障和巩固改革成果,为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树立了典范。

需要强调的是,文化体制改革从来没有提出“文化产业化”,而是始终坚持事业和产业“两轮驱动”。即使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所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依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等,也包括继续保留事业体制的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以及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和重点文艺院团等。“文化产业化”的观点,是对文化体制改革的误解。

五、我国当前文化产业投资的机遇点

人们习惯于把文化产业称作“内容产业”。从文化的特性看,内容是文化产业的内核,这一称谓无可厚非。但文化是无形的,其传承和传播需要载体,需要渠道和终端,这一特性是不该被忽略的。基于此,文化产业既包括文化内容生产,又包括文化传播渠道。

目前,我国文化内容生产体系较为完备。从文学创作到艺术生产,从舞台表演到影视剧生产,从音乐、广告制作到书报刊出版等等。

相对于较为完备的内容生产体系而言,我国文化传播渠道显得支离破碎、不够完整。渠道不畅,已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相对于“内容型”文化企业而言,“渠道型”文化企业更容易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规模、壮大实力,也是近期文化产业投资的机遇点

六、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停留在表层,常常把文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热衷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把文化视为花钱的事业,甚至于认为文化建设是宣传部门或文化部门的事情,对文化发展采取漠不关心以至于规避的态度。

事实上,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上升,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5.8%,占GDP的比重达到2.75%。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传承和传播文化的载体,早已跨越了单一的纸张时代,文化载体的多元化、多样性,把多业态的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旅游业、建筑装饰业、信息业、包装业等门类较多的相关产业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文化是无形的,它具有极强的渗透力。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不再单纯搭台,它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七、发展文化产业与提升县域经济软实力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文化产业是我国新兴起的一种朝阳型的服务行业。以发展文化产业助力县域经济壮大,以县域经济为基础推动文化产业的崛起和兴盛,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县域的文化产业发力点包括但不限于:

1.文化旅游。

2.民俗文化。

3.文化产业现代化。

从目前来说,县域的文化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今后一个时期,应该坚持以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使县域文化产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包括但不限于: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2.整体部署,科学规划。

3.加大投入,多元融资。

4.创新机制,优化环境。

5.建立行业协会及其中介组织,完善交流互动机制。

6.积累人才和信息资本,抢占信息与人才高地。

7.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八、十八大与文化产业发展

“十八大”后,文化产业国家层面有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

1.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促进法》的立法进程。

2.组建“文资委”。

3.挂牌成立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总公司。

4.各种思潮发生激烈碰撞,学术上出现百花齐放。

5.中华传统文化快速复苏,更多传统文化被列入学校课程。

6.出台全民体育健身政策,体育产业加速发展,足球行业迎来历史机遇

等等……



闫高峰(讲师本人)

电话: 4006-158-118

费用:20000元/天(参考价格)

推荐讲师

程渡麟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3W元/天
北京
梁天峰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4W元/天
北京
刘丹军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3W元/天
北京
王大琨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6W 元/天
北京
常行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3W元/天
北京
卓江涛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2.5W元/天
北京
孙郂亭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3W元/天
北京
熊鹤龄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5W元/天
北京
找企业培训讲师,就上中华培训讲师网
快捷链接
账户管理
新手入门
关于我们

关于中华培训讲师网|法律声明|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官方新浪微博|站长统计|微信公众平台

中华培训讲师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SINCE2013 | 客服电话:4006-158-118

京ICP备130514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