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文化与人生

课程背景:

……每一个人都在人生中……从高官到平民;从富豪到到乞丐;从远古到今天;从国内到国外……每一个人都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尽管人生有冷有暖;有贫有寒;有英雄、豪杰,有流氓、囚犯;有惊天动地,有默默无闻;有流芳百世,也有遗臭万年……

可是无一例外,人生都画上了句号……只不过有的留下的是欢笑;有的留下的是苦难;有的留下的是忧伤;有的留下的是眷恋;有的留下的是自豪;有的留下的是遗憾;有的留下的是富有;有的留下的是贫贱;有的留下的是骂名;有的留下的是怀念……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人生。可是,人生是什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人生?这无疑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人生试卷。这一试卷虽然看起来并不深奥,但是,却把许多人考的皮焦肉烂,简直成了他们过不去的人生关。

人人在人生中,天天在人生中。岂不知到头来许多人书写的却是失败的人生;龌龊的人生;贫困的人生;悲哀的人生;无聊的人生;甚至是可耻的人生……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人们自己的放荡和无羁;另一方面也由于人文科学研究的滞后,人的“人生”理论还没有建立起来的缘故。因此,全部的人生就是一种盲目的人生,随意的人生,缺乏智慧的人生。总之,这是许多人人生失败,人生无光的重要原因。

在企业中,由于人们人生观念的扭曲,导致许多员工几乎是在游戏人生。他们把企业人生看作是人生的假期,并且从不把企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尤其受传统思潮的影响,认为做员工纯属无奈,是在为人打工,是在为人创造剩余价值。因此,他们的态度是冷漠的,被动的,其积极性、主动性被愚昧和无知羁绊着,最多也只释放出来不足50%……

“文化进化论”的创立,进而“人学”的演绎成功,为全人类的人生过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思想。就此,人、人生、文化、价值、追求、财富、成功、合作、共赢、人性、道德、使命、责任、义务等人生问题都相继破解,而“人生、文化、价值、追求与成功”就是《人学》的精选课程。课程旨在从科学的角度解读“人生”的道理,从原理、道理的层次上告诉企业员工或是其他人群,什么是人;什么是人生;应怎样对待人生;怎样做才能获得一个好的人生……

就此,帮助企业或是其他组织,彻底解决员工或成员出工不出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懈怠思想。彻底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加快企业的成长,是“文化与人生”课程的目的所在。

 

一、      人生文化:

1)一个人、一个组织、全社会所有人,时时、事事、处处都要进行选择;

2)人类、人类社会、人类历史也都是选择出来的;

3)人为什么要选择?他们要选择什么?他们为什么能够选择?

4)选择是全人类普遍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进化的强大动力;

5)价值追求是人类选择的动力基础,价值驱动;

6)智慧是人类选择成功的保障,是人的进步与成功的杠杆;

7)选择是人的文化,文化选择;自然选择是正选择,文化选择是“反选择”;

8)动物的类行为是“生命现象”;人的类行为是“文化现象”;

9)动物的进化趋势是智能化,人类起源于意识超越本能成为行为的主导;

10)文化是人的类行为,起源于意识对其行为的主导;

11)本质是“追求有利”,形式是“选择”,特征是“要好、求强、向上”;

12)文化是人的本性,或者叫“文化本能”,是人的第二生命;

13)文化的规律“追求有利,永不满足,不断选择”;

二、人生逻辑:

  1)人都追求对自己有利,既,追求利益;因而人生就是利益最大化过程;

2)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的人生;

3)人人希望,有地位,有钱财,事业顺,家庭和,朋友多,身体棒……

4)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人们都在努力追求和实现这一目标;

5)其中,有温饱型的;小康型的;富足型的;富豪型的;权贵型的等;

6)当前,当官员、办企业,搞流通,做生意,当公务员,打工等等;

7)人们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吗?

8)超不过10%的人能圆满实现;20%的人比较能实现;30%的人能部分实现;

930%的人实现不好或不能实现;余下10%的人不能实现,并且付出代价;

10)怎样才能实现一个好的人生?这里有没有捷径可走?

11)任何事物都有他的逻辑性,人生照样也有逻辑;

12)人生逻辑就是较好地实现人生目标的方法、路径或通道;

13)人生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其逻辑各不相同;

14)各色逻辑也有共同之处,概括起来为通用逻辑;

15)各个人的通用逻辑就是“人生逻辑”。

16)其实,“人生逻辑”就是“人生文化”,就是“文化人选择”。

三、人生逻辑之源:

   1)人类最初有了意识,懂得了“为自己”,“为自己”成为人的初始逻辑;

   2)这也是人的第一层文化,人的“动物文化”;

   3)人类所有进步,以及一切文明的实现都建立在“为自己”的逻辑基础上;

   4)人类从对自己有利出发选择、发明、创造了……

   5)懂得了社会化,学会了群居,因为这对他们更有利;

   6)“为自己”成了人们做一切事情的“动力基础”;

   7)“为自己”同时也是万恶之源;

   8)“为自己”让我们不断地向着文明迈进;

   9)“为自己”也使全人类纷争不断,使许多人走上了歧路,甚至成为罪犯;

   10)这里有两种逻辑方式,智慧的;愚昧(本能)的;

   11)人的逻辑之源也是一把双刃剑;

   12)改造愚昧,驾驭本能,智慧选择才是进步的开始,文明的表现;

四、人生逻辑之魂:

   1)选择社会化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是有利选择、价值选择;

   2)有了别人的存在,只为自己就不行了;

   3)……人生逻辑也要与时俱进,“为自己”也要与时俱进;

   4)别人也有价值,别人也是价值,选择“为别人”对我们也有利;

   5)选择与人合作,相处,共赢才有价值,才有希望,才有意义;

   6)原始的氏族、部落、公社、家族、民族、国家……

   7)现代社会的城市、乡村、街道、企业、社团、学校、军队……

   8)人们懂得了为别人,学习为别人,以为别人的方式实现为自己……

   9)人们又为自己转向了为别人,这是历史性的进步;

   10)人们把为别人与为自己统一起来,形成价值链,形成和谐社会;

五、“文化人格”:

   1)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就已经提出“道统思想”;

   2)中华民族经过两千多年的努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道统”;

   3)社会道统实际上是人们社会结合的逻辑,既“人文逻辑”;

   4)人文逻辑又是人们“人生逻辑”的概括和抽象;

   5)人生逻辑涵盖三个方面,是三方面的联系方式;

   6)人生与社会(别人);人生与自然;人生与自己;

   7)人生逻辑不是僵死的,而是活的,是多形式的;

   8)人生逻辑的基础是“人格”的塑造,这就是“文化人”;

   9)“文化人”的定义:文化人是聪明人、智慧人……

   10)人们按着文化人的标准来修炼;

   11)人们按着文化人的行为准则建立全社会的联系;

   12)“人文逻辑”的特征是从全社会利益的角度建立人与人的联系方式;

   13)人生逻辑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建立与社会、他人、自然、自己的联系;

   14)人生逻辑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人生利益的需要,及价值;

   15)人生逻辑的解读,修炼,完善是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

六、“文化人”的自我修炼:

   1)先明确“人生”的目的,既,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2)再明确“人生逻辑”修炼的目的;

   3)明晰“人生逻辑”的详细内容;

   4)确立必要的修炼标准;

模块一:

追求利益和利益最大化是“文化人”的本质特征;

1)人都爱自己,都关怀自己,满足自己,让自己更幸福,更快乐;

2)人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都要一生奋斗,不懈进取,努力攀登;

3)人不只满足于自己的要求,还要照顾好家人、亲友、乡亲、百姓……

4)人生最忌讳的是懒惰,懈怠,不求进取和甘愿落后;

5)人生要远离赌博、毒品、淫乱、贪欲、纵乱……

6)追求对自己有利,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是人生的基本特征;

7)人生总是依以上标准作为人生选择的一般标准;

8)人生行为总的标准是“有用、有利”,及价值;

9)人生要分清价值的真伪;隐显;大小;正反……

10)总之,人要对得起自己。

修炼:

1)理解其中的概念含义;

2)理解概念内容的价值意义;

3)确立适合自身要求的修炼标准;

4)做好修炼的计划安排;

5)选择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

6)做好监督检查;

7)定期总结、提高。

模块二:

     “文化人”是聪明人、智慧人;

1)人的行为是由“智能”来主导的,这才形成一生一世的选择;

2)人要做每一件事都要经过分析、思考、权衡和策划;

3)人在做事之前,不仅要分析、思考,有时还要做调查研究;

4)人越来越懂得一生一世都是在不断的选择中;

5)选对,选错就成了人们选择之前需要关注的前提;

6)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判别是否准确就成了关键;

7)这就需要一系列判别的标准;

8)判别标准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形成的,而是大量经验、知识的积累;

9)人的聪明,睿智以及大量的经验、知识的积累构成他的“智慧”;

10)智慧是“价值发现、鉴别、选择、整合、创造的意识能力;

11)人懂得了智慧是什么,就会主动、自觉的开发自身的智慧;

12)积累经验、学习知识、参加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智能能力;

     修炼:

1)理解其中的概念含义;

2)理解概念内容的价值意义;

3)确立适合自身要求的修炼标准;

4)做好修炼的计划安排;

5)选择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

6)做好监督检查;

7)定期总结、提高。

模块三:

      “文化人”懂得与人合作,与人相处,与人共赢;

1)人随着智慧的提升,逐渐发现了自然力的价值,开始学会利用自然力;

2)人也逐渐发现别人也是价值,尤其发现了与人合作的价值;

3)首先是组合成家庭的价值,接着是组合成社会的价值;

4)社会化使人们提高了生产力;提高了防御自然侵害的能力;

5)尤其加强了在原始战争中的战斗力;

6)人最初发现别人是他的竞争对手,但同时又发现别人是他的合作伙伴;

7)人们发现合作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合作也能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8)人们渐渐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9)人们在合作中经常发生利益冲突,他们渐渐学会了解决或调整冲突;

10)人们学会以法律、制度、组织、会议等多种方式解决冲突,维持平衡;

11)人们并学会以价值链的方式管理他们的社会组织;

12)最关键是“共赢”理念的形成,只有共赢才会稳定、长久和获利最大;

13)人们在社会合作中普遍推行“共赢”的合作模式;

14)为了获得更大利益,人们选择和创造了更好的模式或平台。

     修炼:

1)理解其中的概念含义;

2)理解概念内容的价值意义;

3)确立适合自身要求的修炼标准;

4)做好修炼的计划安排;

5)选择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

6)做好监督检查;

7)定期总结、提高。

模块四:

      “文化人”懂得了为别人,以为别人的方式实现为自己;

1)原来人都是一心为自己,为自己才有价值,这是人的第一层文化;

2)原来动物是本能的为自己,现在人是自觉的,有意识的为自己;

3)“一心为自己”已是陈年旧历,随着时代变迁,为自己也要与时俱进;

4)人们的合作日愈普遍,如何对待合作者,如何对待他人成为关键;

5)“别人”逐渐成为我们事业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6)别人的价值逐渐显现,人们发现谁都离不开别人,离开别人无法生活;

7)别人已成为价值,从自己利益出发人们开始选择“为别人”;

8)选择为自己,又渐渐兼顾选择为别人,并把二者巧妙的统一起来;

9)人类一切交往活动(合作生产、交换等)都建立在这种价值取向之上;

10)人们创造出“以为别人的方式实现为自己”这一完美的社会构架;

11)现代社会,人们几乎都是“以为别人的方式实现为自己”;

12)千方百计先为别人做好,然后再以回报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

13)“为别人”渐渐成为人们的美德和社会道德追求;

14)雷锋和白求恩精神开始成为时代精神,成为时代的文化符号。

修炼:

1)理解其中的概念含义;

2)理解概念内容的价值意义;

3)确立适合自身要求的修炼标准;

4)做好修炼的计划安排;

5)选择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

6)做好监督检查;

7)定期总结、提高。

 

模块五:

      为了减少和避免利益冲突“文化人”选择了忍耐、宽容和适当妥协;

1)社会化以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经常的、不断地;

2)能否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了人与人社会结合的关键;

3)其中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利益平衡,所以人们才主张公平、公正;

4)在处理利益冲突的过程中,需要人们不急躁,有耐心;

5)这就需要人们在非原则问题上要忍耐、宽容和适当的妥协;

6)有耐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利益关系的协调;

7)适当做出让步,忍耐、宽容和适当妥协有利于团结、合作;

8)忍耐、宽容和适当妥协是人们能够和睦相处的灵丹妙药;

9)也是人们事业有成,人生成功的基本的逻辑方法;

10)人都应严格修炼自己的性格,做到不骄、不燥,宽容、大度。

修炼:

1)理解其中的概念含义;

2)理解概念内容的价值意义;

3)确立适合自身要求的修炼标准;

4)做好修炼的计划安排;

5)选择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

6)做好监督检查;

7)定期总结、提高。

模块六:

     “文化人”选择了以“人性和道德”的方式与人相处;

1)两千多年前,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就是“人性论”;

2)人性是“善”、“善良”;人性是“爱”、“爱人”;

3)在儒学中孔子强调“人性”是必要的,是作为人的根本;

4)不过,传统中认为“人性”是施舍,是从对别人有利的;

5)传统的“人性论”是经验的,是从现实的角度提出的;

6)“文化进化论”却解释为:人性是人与人相处的方式和态度;

7)在最初,人无所谓人性、非人性,人性是后来人们选择的结果;

8)这才出现了“人之初,性本无”,不是“性本善”,也不是“性本恶”;

9)人选择“善”,“善良”是从对自己有利,既自己的利益出发的;

10)因此“人性”是“价值”,是人作为人的必需,是自己人生的需要;

11)人性分:人心;人情;人道;人格;是人性的不同的侧面;

12)人性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则以不同的形式来体现,这为道德;

13)君爱民为“仁”:民爱君为“忠”;父爱子为“慈”;子爱父为“孝”……

14)仁、义、礼、智、信、忠、孝、诚、廉、耻等均为“人性”的具体形式;

15)“人性”是内容,“道德”是形式,人性和道德是一个东西;

      

修炼:

1)理解其中的概念含义;

2)理解概念内容的价值意义;

3)确立适合自身要求的修炼标准;

4)做好修炼的计划安排;

5)选择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

6)做好监督检查;

7)定期总结、提高。

模块七:

“ 文化人”选择了以“使命、责任、义务”的方式进行社会结合;

1)人们选择社会化,由追求自己直接利益转型成为追求群体利益;

2)部落,氏族,公社,民族,国家,家庭,城市、乡村、企业、学校……

3)首先是“文化融合”;然后是“文化担当”;

4)融合的含义是把成员自己的利益融合成为集体利益,成为全体共同追求;

5)担当的含义是使成员以使命、责任、义务的方式来共同实现集体的利益;

6)融合首先是对群体的信任,再把自己的希望加入到群体之中……

7)担当是将群体的利益以使命、责任、义务的方式分派给全体成员……

8)“使命”是对群体的总体利益的承认,担当和维护,但有时界限并不清晰;

9)“责任”是对应承担,且又必须完成的任务、职责,其界限是清晰的;

10)“义务”是对使命、责任的补充,是不规范、不清晰的使命、责任;

11)全部社会成员均以“使命、责任、义务”的方式联系着;

12)“责任“不能理解成“价值交换”,而意味着“奉献、担当和牺牲”

13)“责任”又是自身利益实现的“文化形式”,是文化集中的体现;

14)人的社会结合完全是由文化促成的,既对利益的追求和实现;

15)“使命、责任、义务”是文化的最高的,也是最完美的形式。

修炼:

1)理解其中的概念含义;

2)理解概念内容的价值意义;

3)确立适合自身要求的修炼标准;

4)做好修炼的计划安排;

5)选择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

6)做好监督检查;

7)定期总结、提高。



上一篇:没有了

张卫东(讲师本人)

电话: 4006-158-118

费用:18000元/天(参考价格)

推荐讲师

程渡麟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3W元/天
北京
梁天峰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4W元/天
北京
刘丹军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3W元/天
北京
王大琨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6W 元/天
北京
常行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3W元/天
北京
卓江涛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2.5W元/天
北京
孙郂亭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3W元/天
北京
熊鹤龄已通过实名认证!
精品讲师
5W元/天
北京
找企业培训讲师,就上中华培训讲师网
快捷链接
账户管理
新手入门
关于我们

关于中华培训讲师网|法律声明|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官方新浪微博|站长统计|微信公众平台

中华培训讲师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SINCE2013 | 客服电话:4006-158-118

京ICP备13051492号-1